市場占有率:2024年中國鈦和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現狀分析及未來市場需要前景研究預測-中金企信發布
?
報告發布方:中金企信國際咨詢《全球及中國鈦市場占有率報告(2024)-中金企信發布》
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專業權威編制服務機構(符合發改委印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要求)-中金企信國際咨詢:集13年項目編制服務經驗為各類項目立項、投融資、商業合作、貸款、批地、并購&合作、投資決策、產業規劃、境外投資、戰略規劃、風險評估等提供項目可行性報告&商業計劃書編制、設計、規劃、咨詢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助力項目實施落地、提升項目單位申報項目的通過效率。
中金企信國際咨詢相關報告推薦(2023-2024)
《全球及中國鈦市場總體消費量及銷售收入可行性預測報告(2024版)-中金企信發布》
《2024年全球及中國鈦合金行業研究報告-含競爭格局與重點企業經營概況調研-中金企信發布》
《專精特新-鈦合金行業市場競爭份額占比分析及發展戰略評估預測(2024)-中金企信發布》
《市場占有率認證:我國鋼管出口金額已達到165億美元-中金企信發布》
《2024年中國金屬鈀行業應用領域具體情況及供應量現狀分析》
近年來航空航天用鈦量步入發展快車道,已由2011年的0.4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3.3萬噸,在總消費量中占比由8%提升至23%。隨著我國進入軍機列裝上量階段,疊加全球商用飛機交付量在疫情過后觸底復蘇,軍用及民用航空領域用鈦需求前景廣闊。
(1)軍用飛機升級換代及新型軍機用鈦量顯著上升帶來巨大市場機遇:2022年,我國國防支出預算14,760億元,同比增長7.0%。雖然我國軍費預算總額排名全球第二,但僅為美國國防預算的28%,人均國防開支更是不足美國的1/15,軍費占GDP比重也不足美國的1/4。當前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中國國防軍隊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預計軍費支出將持續增長。
據《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國防支出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其中裝備費占比逐年提升,已由2010年的33%提升至41%。2010-2017年裝備費用復合增速13.44%,顯著超過國防總支出10.06%的復合增速。裝備支出占比逐年提升,軍用航空裝備是重點增長領域。
當前我國處于軍用飛機升級換代大周期,新型軍機放量且新機鈦合金占比提升,軍機升級換代對鈦合金材料有著強烈需求。美國現役戰斗機全部為三代及以上戰機,并已加速列裝F-22、F-35等四代戰機,三代機、四代機占比分別為78%和22%。我國目前仍以二代機和三代機為主,占比分別53%和45%,升級換裝需求迫切。目前我國已自主研發出適配殲-20和運-20的發動機,軍用戰機量產的最大障礙被消除。
隨著我國新式戰機以及配套導彈的加速列裝,未來有望成為航空裝備建設的收獲期和井噴期。新型軍機用鈦量顯著上升。國外方面,當前歐美設計的各種先進戰斗機和轟炸機中鈦合金用量已經穩定在20%以上,美國第四代戰斗機F-35用鈦量達到20%,F-22戰機用鈦量則高達41%,其機身主承力梁和框架采用鈦合金整體鍛造而成。國內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在《院士開講》節目中提到,國內軍用殲擊機的鈦用量在不斷提升,殲8的用鈦量只有2%,而殲31的用鈦量已經達到25%,同時國內運20的鈦含量也跟美國的C17相近用鈦量都是10%左右。
根據《中國航空零部件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2022-2029年)》,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新增軍用飛機2,850架,由此牽引的鈦合金材料需求量為54,890噸,年均10,978噸,尤以重型四代機、重型三代機、戰略運輸機需求為最。
(2)國產大飛機放量及單架飛機用鈦量上升帶來巨大增大動力:由于鈦合金的優質性能,客機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鈦材以滿足客機減重省油的要求。據統計,飛機每減輕重10%,可節省燃料4%。目前主要商用客機的用鈦量均在6%以上。尤其在當前較為先進的商用飛機中,空客A350用鈦量14%,波音787用鈦量15%,俄羅斯新型客機MS21用鈦量25%。國產大飛機C919也廣泛采用鈦合金,用鈦量已達9.3%,高于波音777的7%用鈦量。據公開信息,正在研制的寬體客機C929預計鈦合金使用量將達到15%左右。
中國商飛作為實施國家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體,主要推出三個級別的渦扇噴氣式客機,分別是ARJ21、C919、C929,未來將與波音空客等同臺競爭。ARJ21已正式投入航線運營,累計交付量112架,目前訂單775架;C919已于2022年9月取得適航證,并于當年12月交付了首架,2023年9月28日,中國東航與中國商飛在滬簽署100架C919大型客機購機協議,將于2024-2031年分批交付。目前C919累計訂單量已達1,176架,按照0.99億美元/架目錄價格測算,訂單規模約1,164億美元。隨著C919商業運營的全面開啟,C919大規模商業化訂購有望不斷增加,帶動國產大飛機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
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接收9,284架新機,市場價值約1.5萬億美元。中國的機隊規模將由2021年的3,695架增長至2040年的10,007架,復合增速5.1%,快于全球增速,占全球客機機隊的比例將由16%增長到21%。全球航運市場前景廣闊,鈦需求潛力巨大,預期未來20年中國主流型號客機ARJ21-700和C919將為鈦材帶來11.6萬噸的需求量。
(3)鈦和鈦合金廣泛用于導彈、火箭、飛船等航天領域帶來一定市場機會:現階段,鈦材已成為航天領域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根據劉世鋒等(2020年)發表的《鈦合金及鈦基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美國“阿波羅”飛船的50個壓力容器約85%采用鈦材制成;日本第一顆實驗衛星“大角”號采用了Ti2Al2Mn鈦合金;俄羅斯在“能源暴風雪”號、“和平1”號、“進步”號、“金星號、“月球”號航天器上也廣泛使用了鈦合金材料。
此外,民兵洲際導彈第二級固體發動機殼體采用了Ti6Al4V鈦合金,并用強力旋壓成形,成形后的鈦合金殼體重量減輕30%。未來,隨著我國新型戰斗機、海軍裝備等的批量生產,我國導彈數量有望加速增長。火箭方面,近年來全球航天發射活動呈現強勁態勢,發射次數和發射質量均創新高。2021年全球共實施146次發射任務,為1957年以來最高發射次數。近年來我國航天也已經進入高密度發射常態化階段,2021年中國全年共執行55次發射任務,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較上年有大幅提升。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2021年完成了48次發射,年發射次數首次達到歷史最高的“40+”,發射成功率為100%,是我國運載火箭的絕對主力。2022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53次,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年度發射次數首次實現“50+”。火箭發射已進入高密度發射常態化階段。得益于鈦材諸多優異的性能,未來其需求增長也有望充分受益于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